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本期我們來回答讀者@只會看球的提問
我們請到了體壇周報籃球記者孔德昕進行回答
-----------正文的分割線-----------
問:NCAA比賽一共分多少級?各級有啥區別?
答:NCAA即美國的國家大學體育協會,是由美國千百所大學院校所參與結盟的一個非盈利組織。他們通過一個特別會議將協會內的會員劃分為第一級別(D1)、第二級別(D2)和第三級別(D3)。
一級聯盟包含351所院校(32%),二級聯盟308所(28%),三級聯盟443所(40%)。一級聯盟的學校中平均每25人里有1名運動員,二級聯盟學校平均每11人有1名運動員,三級聯盟學校則是平均6人出1個。另一個重要區別在于,第一級和第二級聯盟的學校可以向被錄取的學生提供體育類獎學金,但是第三級聯盟的學校沒有這個資格。
就NCAA的籃球部分而言,簡單來說,你可以把他們的三級聯盟理解成三個等級的比賽,分別是高、中、低三檔。如果你了解之前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的分級,NCAA各級之間的差距就和CUBA的甲乙組類似。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征戰這三個聯盟的籃球運動員有著怎樣的差距。
一級聯盟
近年來中國球迷逐漸熟悉的“瘋狂三月”就是NCAA一級聯盟的錦標賽,每年最好的68支一級聯盟球隊將加入到這一賽事的爭奪中。一級聯盟的球員有不少都有著驚人的天賦和潛質,很多人將籃球視為一生的事業,把沖擊NBA作為最高目標。
可以說幾乎所有頂級大學生球員都在一級聯盟效力,雖然他們中間能登陸NBA的還是少數,但如果你在NCAA效力卻不是一級聯盟出身,能登陸NBA的概率近乎于“0”。舉個例子,2018-19賽季媒體日,在冊的NBA球員一共494人,其中來自于NCAA一級聯盟的球員達到了412人,高中球員出身15人,海外球員65人,剩下只有2人來自于NCAA但并非出自一級聯盟。
通常你能叫得上名來的那些響當當的球員都出自NCAA一級聯盟,比如今年選秀的前三甲錫安、莫蘭特和巴雷特都是如此。所以當中國面孔出現在NCAA一級聯盟賽場時,我們會感到興奮,馬健和張兆旭都曾經登上這一舞臺。而今年就有張鎮麟、王泉澤、區俊炫、王翊雄、阿迪力和顏宇鋒六名來自中國大陸的球員在NCAA D1球隊的名單中,他們的表現值得期待。
二級聯盟
二級聯盟的整體實力較一級聯盟大幅度下滑,不排除一些頂級水準的二級聯盟隊伍可以和一級聯盟弱旅一戰,甚至出現二級勝一級的情況,但總體來看,二級聯盟依然水平較差。
對于效力于二級聯盟的球員來說,想要登陸NBA極為困難,只有少數能力特別突出的球員有望證明自己,眼前最令人熟悉的例子是馬刺隊的后衛德里克·懷特。高中畢業后他沒有得到一級聯盟大學的賞識,最終進入了隸屬于NCAA D2的科羅拉多大學-科羅拉多春季分校。后來懷特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轉學到了科羅拉多大學,這才逐漸打開了通向NBA的大門。
但NBA歷史上也不乏一些出自NCAA二級聯盟的好手,其中名氣最大的幾位是本·華萊士、查爾斯·奧克利、拉里·史密斯和達雷爾·阿姆斯特朗。這也證明了是金子在哪兒都可能發光。
三級聯盟
比二級聯盟水平更差,絕大多數征戰三級聯盟的球員并不會把籃球當成未來職業,他們大多是愛好者而已。當然了,也有極個別的球員可以從這里開始職業之旅,比如1999年湖人的23號秀德文·喬治和1977年的8號秀杰克·希科馬,不過他們都屬于鳳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