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那個人回來了。
鑼鼓喧天,喜大普奔的是大多數,絕大多數。英超史上,球迷因為對己隊某個球員的喜惡,出現立場對立的兩大營壘,始自曼聯。焦點人物,就是他。C羅。球迷當中有意見分歧很正常,但對峙之激烈,持續時間之長,引流之巨,C羅是第一。C羅回流曼聯,當年為他是否合適曼聯,能不能成為巨星的爭吵,又歷歷在目。
處子秀征服老特拉福德
C羅登陸英超時,正值曼聯一個時代劃上句號:貝克漢姆離隊加盟皇馬。不少人期待他接過7號衣缽成為又一個貝克漢姆;剛入坑的球迷,在尋找更能代表自己審美取向,更能激發自己崇拜熱情的偶像。新老球迷群體三觀分歧,不可避免走向對抗。筆者是老派。對C羅的第一印象,很正面。當時剛到英國,落腳沒幾天,衛星電視還沒裝,賽季就開始了。申請媒體比賽票也來不及了。曼聯的賽季第一場比賽,是2003年8月16日,周六下午3點,沒有直播,英國國內不能有。
那個年代,即使聽說有盜播信號的酒吧,也不好找,大城市尤其難。耐心等到晚上10點看集錦,但不是咱們熟悉的《當日比賽》,那個賽季的集錦歸了獨立臺。C羅在第60分鐘上場,瞬間就征服了老特拉福德的鐵桿看臺——帶球沖刺和假動作將博爾頓后衛涮得暈頭轉向。全場掌聲雷動,他們很久沒有看到曼聯球員這么華麗的腳法。平時看慣了吉格斯盤帶,但C羅的腳下活帶有異國風情,讓人耳目一新。C羅上場時,比分還是1比0,打完,4比0。
C羅的技術,特別是作為一名邊鋒,讓老特拉福德對新賽季充滿期待。有球迷早就把歡迎C羅的橫幅準備妥當了——“大衛是誰?”,透著對之前穿7號的那位投奔皇馬頗為不滿。“這么好的腳法,范尼不知道會進多少球呢?”這是大部分曼聯球迷首輪之后的感想。他們不知道,隨后3年,C羅秀腳法的偏好,會成為曼聯球迷爭議的話題。筆者已看了10多年曼聯的比賽,深受“曼聯定式”的影響——吉格斯突破,貝克漢姆傳中,范尼接應破門,外圍斯科爾斯遠射。按現在的話,那叫identity(身份證),DNA。
3年任性,3年精進
貝隆未能幫助曼聯形成更加歐陸的風格,那年夏天被讓給了剛換了東家的切爾西。曼聯球迷希望C羅能把球隊帶到更高境界。可他盤帶太多,不愿傳球,有如“破壞生態”。曼聯既有的套路,往往因為C羅多帶半步,多秀一腳,前功盡廢。按當時媒體炒作的口徑,曼聯隊內的老家伙們對C羅嘖有煩言。但你料不到,時隔多年,當年那些隊友說起C羅,竟個個交口稱贊,口徑一致。C羅愛盤帶,也愛摔,愛吃獨食。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個世界仔,絕不甘于居人之下。
頭3年,C羅給人的印象,大致可以濃縮為以下的鏡頭:帶球,摔倒,哭喪著臉抗議;不傳球,不配合和愛射門(射門和現在沒法比)。和謝菲聯的比賽,他打丟了兩個極佳的機會,包括面對空門一腳打上看臺。偶爾,他有極為出色的發揮,比如客場4比1大勝阿森納,他左右開弓進了2球。和魯尼一加盟就融入集體相比,C羅直到第4個賽季才“開竅”,那個賽季,他不踢邊鋒了,和魯尼、薩哈組成三叉戟。進球暴漲。風格發生質變之前,他在2006世界杯“陷害”魯尼,鏡頭捕捉到他朝替補席眨巴眼,讓C羅成為反感他的人心中的頭號公敵。
弗格森始終力挺C羅。世界杯之后,曼聯和切爾西展開了英超爭霸拉鋸戰。C羅的射術突飛猛進,不僅兩只腳射門很準,頭球功夫也越來越好。2008歐冠決賽,他高高躍起頭槌破關的一幕,成了弗格森“二次創業”的縮影。當時主罰任意球的高手是里昂的巴西人儒尼尼奧,著名的電梯球讓任意球比點球還容易破門。不久,C羅也把這個腳法展現在英超球迷眼前,一腳怒射敲開了樸茨茅斯的大門。2008-09賽季歐冠客場對波爾圖,C羅讓人見識了他射門的洪荒之力,離門35米一腳火箭炮掛了死角。罰點球,讓人充分領教了什么是吉人天相,洪福齊天。
歐冠半決賽客場對巴薩,C羅罰丟了點球。決賽對切爾西,互射點球時他又失手。不料特里和阿內爾卡相繼罰丟,曼聯最終捧杯。C羅頓時躺倒在場上,如釋重負。之前那個曼聯7號,在歐預賽對土耳其罰丟點球,正賽對法國又罰丟點球,對葡萄牙互射點球還是宴客。歐洲杯決賽C羅傷退,仍能奪冠;貝克漢姆踢到退役,都沒進過半決賽。人比人,氣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