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衢州報道 本屆衢州·爛柯杯半決賽范廷鈺九段VS黨毅飛九段之局快到終局之際,黨毅飛突然打出了一個大勺子,致勝率暴跌70多個百分點,瞬間斷送一盤好棋。
當時局面已無多少變數,黨毅飛在左邊盤的白棋只需往中腹先手一尖,迫使黑棋堵住圍空,經此交換后白棋即可贏定。讀秒中的黨毅飛無暇細算,掃一眼判定小飛也成立,比小尖破空更為有力。同樣處于讀秒的范廷鈺秒速間算清這手飛是勺子,犀利地靠斷后,白棋那手飛被截斷,成為“送子觀音”。
如果此時尚為中盤,這手棋可能還不致命,但收官之際,勝負本來在毫厘之間,這個失誤足以改變棋局形勢優劣。黨毅飛就這樣慘遭逆轉,痛失進軍決賽的大好機會。
旁觀者清,當時正在騰訊野狐圍棋網上觀看直播的不少棋迷也都看出,黨毅飛那手飛存有被截斷的風險。擔任講解的陳玉儂六段說:會不會是黨毅飛將棋子放錯位置了?話音剛落,現場的黨毅飛已經停鐘認輸,顯然不可能是將棋子放錯地方了。
黨毅飛說他實戰中看漏了,以為可以連回去,等到他驚覺打勺時,棋子已經放在了小飛的著點。面對面對弈,棋子錯位的可能性甚少。落子無悔,只要棋子已經落于棋盤上,就無法加以改變。
但還真有將棋子放措地方的先例,不是算錯,而是將棋子不慎放入“禁著點”。所謂“禁著點”,就是不能落子的地方,比如一顆黑子被四顆白子團團圍住而提掉,那么這顆黑子所在地就是禁著點。在網上對弈時,軟件系統自動設置該著點不能點入,但面對面對弈的時候,人卻有可能手動填入。
曹薰鉉九段就犯過這樣的錯誤。2003年10月第15屆棋圣戰16強戰,曹薰鉉執黑對崔哲瀚九段,雙方在左下角由大雪崩定式形成激戰,曹薰鉉突然莫名其妙地拈起黑子下在了禁著點上,隨即驚覺,不等裁判判決就主動認輸。
在日韓圍棋規則里,棋子下在禁著點上直接判負,曹薰鉉當然知道這個規則,所以不等裁判開口,他就大笑著認輸了。
相比之下,中國圍棋規則在這方面就要人性化得多,2002版《中國圍棋規則》第二章“競賽規定”第19條“禁著點”規定:“棋子下在禁著點上,判著手無效,棄權一次。”棄權等于停下一手,讓對手連下兩手,但總不至于直接輸棋。
同樣的情況還體現于未找劫材直接提劫的判罰,遇到這種情況,日韓規則還是直接判負,而中國規則卻是這樣處理的:“劫爭須找劫材時未找而提劫,判提劫之手無效,棄權一次并警告一次。”等同于落子“禁著點”的處罰,落子時犯錯要付出代價,但罪不至死,這便是中國規則高人一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