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賽已經落幕,作為東道主的卡塔爾此番花重金承辦,盡管遭受非議眾多,但實際上,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可以算是成功的,否則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也不會用“best ever”來概括本屆賽事。不過,國內不少球迷站在固有的角度與傳統的思維方式,認為卡塔爾是“賠錢賺吆喝”,甚至認定卡塔爾此番承辦世界杯賽是為中國提供了一面“鏡子”,認定中國還是不要申辦世界杯賽,因為作為東道主球隊,卡塔爾隊在本屆世界杯賽上三戰三敗,特別是小組賽剛剛結束兩輪就已經提前被淘汰,成為世界杯賽有史以來最早出局的東道主,創下了世界杯賽的一個“恥辱性紀錄”,因為中國人評價成功與否的標志就是成績,沒有成績,談何成功?
也正是因為這么多年來固有的評價標準,緣何中國足球始終為國內球迷所詬病?就是因為沒有成績,所以每一次失敗之后,中國足球就必須被重新推翻、一切都從頭開始,而不會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向前。然而,卡塔爾作為一個足球基礎并不扎實、甚至并無太多傳統的小國,因為此番承辦世界杯賽,借助這一難得的良機,卻將自己的足球發展體系完全建立起來了。
盡管卡塔爾國家隊在本屆世界杯賽上的成績并不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理想,可是,世界杯結束后,卡塔爾足球不僅不會因此重新陷入低谷,相反,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卡塔爾隊依然將是亞洲足壇的一支勁旅,而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足球遭遇卡塔爾隊時,恐怕依然將勝少負多。原因無他,僅僅只是因為卡塔爾足球的體系已經就此全面建立起來。這是記者在卡塔爾隊被淘汰出本屆世界杯賽后,與海信組織的足球少年一起再度探訪卡塔爾精英學院之后最深刻的一個感受。
①
作為國際足聯與本屆世界杯賽最主要的贊助商之一,海信方面為更好地借助世界杯賽機會,推動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此番專門組織了一批從事專業足球的青少年球員在世界杯賽期間來到多哈,除了觀看比賽本身之外,更希望為這些中國青少年球員提供更多的學習與長見識的機會,以便他們在世界杯賽結束回到國內之后能夠更好地投身于足球,借此為中國足球特別是青少年足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卡塔爾精英學院便是這幾位中國青少年球員在卡塔爾期間的重要一站,或者說是學習與借鑒的一次很好機會。
卡塔爾精英學院是從2003年開始籌建,就在此番承辦世界杯賽賽場之一哈里發體育場旁。21年前,當記者跟隨米盧與中國男足第一次來到卡塔爾、參加客場對陣卡塔爾隊的十強賽時,中卡之戰就在這座哈里發體育場進行。當然,如今承辦世界杯賽的哈里發體育場雖然地址未變,但體育場本身已經在原址的基礎上翻建過三次。當年第一次跟隨中國男足來到哈里發體育場時,體育場周圍還是一片沙漠,除了體育場本身之外,周圍全部都是沙石與荒漠。但就是在這片荒漠上,卡塔爾政府投資超過200億美元,建造了Aspire Academy(精英學院)。足球只是其中一個小項目,目前學院內共有11個標準足球場,其中2塊為人造草,其他均為天然草坪,另有1個室內的標準11人足球場。
從2004年開始,學院開始招收第一批學院,至今已經有15批、超過650名學員從該學院畢業。除了足球之外,像跳高世界冠軍、奧運金牌得主巴希姆也是該學院的畢業生。至于足球方面,該學院最出名或者說開始引起外界全方位關注的,就是全部從該學院畢業的95年齡段球員在2014年緬甸U19亞青賽上獲得冠軍,這是卡塔爾足球所獲得的第一個洲際冠軍稱號,而且當時的主教練桑切斯也是該學院從西班牙聘請的教練,也就是后來成為卡塔爾國家隊主教練的那一位,并在此番卡塔爾世界杯賽期間率卡塔爾隊出戰世界杯賽。卡塔爾隊獲得2019年亞洲杯賽冠軍的23名球員中,有15人就是從該學院培養出來的。
盡管卡塔爾隊在本屆家門口世界杯賽上成績不理想,但是,通過精英學院,卡塔爾足球已經完全將自己的精英球員培養體系建立起來。此番與海信組織的幾名中國青少年球員一起再度參觀精英學院時,記者注意到:準備明年5月份第19屆U17亞洲杯賽的卡塔爾2006年齡段隊伍正在學院內進行訓練,而年齡更小的2009年齡段隊伍也就是準備2032年布里斯班奧運會男足賽的隊伍也在學院內進行訓練。
讓海信組織的幾位少年球員頗為感慨的是:精英學院內的足球隊招收的是U13至U18各個年齡段的卡塔爾小球員,像幾名中國少年球員們所遇到的卡塔爾2009年齡段球員就屬于U13隊伍中的成員,他們除了下午進行訓練之外,每天上午都要接受高質量的文化課程學習。
海信此番帶到多哈的幾名中國少年球員名義上也是國內某青訓學院的簽約球員,但幾名少年球員坦言:國內雖然也在上午進行文化課學習、下午則進行專業訓練,也就是國內經常所說的“體教結合”。這看上去與卡塔爾精英學院的做法類似,但在本質上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因為卡塔爾的“精英學院”首先是一所高質量的、注重文化學習的學府,是“The 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簡稱CIS)”中的成員。
所謂的“The 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簡稱CIS)”,國內一般翻譯為“國際學校聯盟”或“國際學校協會”,它是一個旨在提供高質量國際教育的全球非營利性組織,于2003年7月成立,總部設在荷蘭的萊頓,目前在荷蘭和美國都設有辦公室。其理念是希望向學生提供知識、技能及能力,并使他們成為世界公民;致力于提供高質量的國際教育。加入這個組織,本身需要接受嚴格的資格審查,一般由8到14名國際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士組成的調查團、駐校進行至少為期一周的各種審查。認證過程本身就會讓他們在國際學校領域中發展得更好、更快。而且,由于認證標準嚴苛,這種認證資質的含金量也越大,入讀這樣的學校,對學生報考國際知名大學或進一步深造可以起到積極的意義與作用。CIS的會員學校分為“普通會員學校”和“認證會員學校”。而卡塔爾的“精英學院”在2013年加入了該組織,在2016年則成為了更高級的“認證會員學校”。
所以,卡塔爾的精英學院中所培育出來的優秀運動員包括足球運動員不僅僅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一名“運動員”,而首先是一名“有文化的高材生”,更是“有知識、有頭腦的精英”。這些運動員在18歲從學院畢業之后,幾乎都是繼續邊讀大學、邊繼續從事競技運動。當然,讀大學的可以是卡塔爾本國大學,也可以是去國際知名大學。像卡塔爾的跳高冠軍巴希姆在從精英學院畢業之后,進入了高等學府繼續深造,如今已經是一位擁有碩士學位的專業運動員。于是,卡塔爾這些足球運動員對現代足球運動發展的了解、熟悉以及實戰中的運用也就完全超出了中國國內傳統意義上從“業余體校”中走出來的球員,也就不只是中國國內所呼吁的“體教結合”層面上的足球運動員,更不會是像目前國內各俱樂部所組建的“梯隊球員”了。
所以,當幾名中國少年球員在參觀期間滯留于電子圖書館時,感慨亞洲同齡球員進步如此之迅猛,“他們都在讀書、有文化”,“基礎比我們真的強太多了”,“我現在最后悔的就是讀書太少了,因為踢球好與壞,說到底還是要看腦子,不讀書,腦子怎么可能好使?”幾名中國少年球員的感慨,或許道出了中國青少年足球落后的根本,當中國國內現在還在為“究竟是選擇上學讀書還是選擇踢球”這樣的低層面問題而展開爭論與思辨之時、尋求如何解決“讀書與踢球”的矛盾之時,我們身邊的對手早就已經步入了發展過程中的更高層面與更高階段。或許,中國足球就是在這樣的低層次的無休止爭論之中,被我們身邊的對手越甩越遠,而卡塔爾精英學院中的“精英”概念,至少在文化學習方面已經充分得以體現。
②
“精英學院”本身分為幾大區域,離開教學區、住宿區、食堂等所在的單獨一幢大樓之后,記者和幾名中國少年球員一起來到了更為神秘的“精英足球實驗室”。這是一幢只有三層的獨樓,一樓為卡塔爾國家隊專用,卡塔爾國家隊集中時使用,包括更衣室、理療室、裝備室、冰療室等,還包括卡塔爾國家隊教練組、工作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的辦公室。而二樓和三樓,則為精英學院各級隊伍所共用。前面曾提到過,精英學院中的各個年齡段隊伍幾乎就是卡塔爾各級國字號青少年隊伍,因此,這個“實驗室”可以理解為卡塔爾各級國家隊的“大本營”。
目前,卡塔爾精英學院內正式設立的隊伍有U13、U14、U15、U16、U17、U18等六支隊伍,也就是國內初一到高三共六個年級的隊伍。每一個梯隊的教練組基本都配有最少10名左右的教練員,包括主教練、助理教練、體能教練、身體教練、戰術教練、專項技術教練、技術分析等等,除了個別教練兼顧兩個相近年齡段隊伍之外,其他都是單獨配置,所以,六個年齡段隊伍教練組的總人數在70到80人之間。各年齡段教練組成員都集中在一起辦公,當然最主要還是便于溝通與交流。U18隊伍的教練想了解某名球員在一年前或兩年前的情況,就很容易找到當時負責帶隊的教練,可以很詳細地了解球員的情況。而且,每一名球員從U13開始進入到精英學院之中,所有數據也很容易全部都調出來進行考察,從其最基本的身體機能指標到各種比賽數據,等等。這么說的目的,就是確保每一名球員都能夠得到最好的培訓,從而保證球員成才。
所有進入到梯隊中的小球員都將定期接受各種身體機能、素質等全方位的檢測,而且各種數據全部都錄入到整個系統之中。在參觀過程中,有位中國少年球員還在學院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靈敏度的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主要是看其反應速度、在哪一個方位相對較弱、哪一個方位相對較強,根據測試的結果,對于反應較弱的,則需要在未來的訓練中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這種測試讓中國的少年球員頗有感慨,因為他們從小到大就從未進行過類似的測試,更不清楚自己的強項與弱項,自然在訓練中也就不可能有針對性地展開訓練。
“看著這樣的儀器設備,才知道我們的訓練為什么說這么落后。因為我們就只是知道每天進行訓練,而且還是反復訓練,但訓練的目的性不強,可能練了一輩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比賽輸了,可能是一個失誤,但這種失誤是因為自身的薄弱環節所致,而是因為其他原因?可能完全說不清楚。我們都知道需要借助科學手段展開訓練,但在這方面,咱們國內差得可能不是一星半點。”這恐怕是這些少年球員由衷的感慨,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同樣都是從事專業訓練,國內青少年球員培養方面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實際上,中國青少年足球的落后或許并不僅僅只是體現于此。卡塔爾精英學院內每一支球隊所配備的教練人員情況,恐怕目前國內的各級國字號隊伍都做不到。除了各個年齡段的教練配備足夠的人數之外,精英學院為了提高這些教練員的水平,每個月都會定期組織各種研修班、研討班,讓這些教練員參加,目的就是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與水平。而邀請來負責講課的,未必只是足球領域內的著名人士,更包括跨項的專業人士。譬如,可以是田徑方面體能領域內專家;可以是游泳方面的身體訓練專家;等等。參加這種研修班的除了精英學院的教練員們之外,卡塔爾國內職業俱樂部梯隊的教練也被邀請一同參加。
對照一下中國各級青少年隊伍教練員們的情況,或許我們可以確切地中國足球的教練員為什么不斷為外界所詬病,而我們的組織與管理者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幾乎是一片空白。于是,中國足球青少年教練找不出好教練,或許絲毫也就不奇怪了。沒有好教練,又何以培養出優秀的青少年球員?
當我們對卡塔爾國家隊在本屆世界杯賽上因為沒有成績而不屑一顧之時,或許我們并未意識到:卡塔爾的青少年球員培養體系已經因為要承辦這次世界杯賽、需要培養與打造出一支優秀的國家隊而完全建立起來,就像此次出戰世界杯賽的卡塔爾國家隊中,有95年齡段球員,也有99年齡段球員,因為卡塔爾精英學院并不只是“一錘子買賣”,繼培養出95年齡段的優秀球員如阿費夫、莫伊茲等之外,99年齡段隊伍也已經在亞洲范圍內殺入了四強,并參加了2019年波蘭U20世青賽。而且,如今的卡塔爾國家隊中,已經有多位2001年齡段隊員入選,這些01年齡段球員將是接下來沖擊2024年巴黎奧運會男足賽的中堅力量。而且,就在世界杯賽進行之前,卡塔爾2001年齡段隊伍在西亞U23錦標賽上又殺入了決賽,在最后的冠亞軍決賽中小負沙特隊。換而言之,卡塔爾足球并不會因為國家隊在世界杯賽上三戰三敗而像國內所認定的那樣是“一種失敗”,因為成績僅僅只是暫時,但體系的建立卻是長期的,尤其是作為成功的體系能夠確保優秀球員源源不斷地涌現。當我們對卡塔爾足球“不屑一顧”之時,中國足球的培養體系又何在?這或許才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