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那么,是不是說,對于中國足球,咱徹底躺平,讓它自己徹底爛下去,無所謂了?
不是的,只是說,比起國計民生,它沒有那么重要,不值得國家如此重視。
體育是一個國家的對外窗口,是展示一國軟實力的最好舞臺,冠軍能極大振奮該國民心,進而化為生產力,金牌就是GDP,這已是現代經濟理論認同的觀點。中國已經在許多體育項目上取得巨大成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體育超強。
但是,團體大球項目,尤其職業化發達的三大球,世界范圍內受眾巨大,競爭對手多,難度極大,如果當成國家大事來抓,需要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為此投入幾十萬、上百萬的優秀青年,從金字塔中堆積出少數高水平職業球員,這是不值得的。中國的優秀青年,應該去當精英科學家,熟練產業工人,而不是去拼職業足球的羊腸小道。
中國的現實國情是,其實我們根本沒有多少職業化土壤,雖然表面上球迷數量不少,但從事專業足球的人口極少,各俱樂部矛盾林立,經營環境惡劣,足球很難通過真正賺錢盈利,養活自己。進場的企業莫不是燒了幾年錢之后狼狽而去,前有蘇寧奪冠解散,今天武漢三鎮也快步其后塵。
筆者在“中國足球絕不能走西方道路”系列中,開過個人的藥方:去職業化,重走舉國體制。
一聽“舉國”,很多人立馬一蹦三尺高,仿佛開歷史倒車,必然十惡不赦。
可是,當你發現前方明顯是死路、絕路時,不回頭開倒車還能咋地?你科目二怎么過的?
十多年前的論壇時代,舉國體制似乎就是中國體育原罪,一說舉國,必被各種公知腔圍攻嘲諷。
一說中國足球,必然是各種批斗“偽職業化”,似乎今天的一切都是因為職業化不夠徹底,只要徹底放開了,像米萊連阿根廷央行都不要那種放開法,才是真市場化,真職業化。
其實,當時不光足球,大伙可以去回顧一下,那些“著名學者”、“經濟學家”、“智庫名人”,當時是怎么說高鐵、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的?哎呀高鐵非私營化不可,政府干預,只會一團糟,光伏、新能源是大躍進,印度必然超過中國......
甚至直到2019年,美國已經亮出獠牙,中美貿易戰已經白熱化,芯片卡脖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經濟學泰斗”們還在宣稱,哎呀不惜代價芯片大躍進十分危險!
那些中國足球必須徹底職業化的論調,那個味兒,熟悉不?
所謂的職業化改革,就是類似“泰斗”鼓吹的“高鐵市場化私營化”,本質就是將國有資產,從國有轉移到資本手里,在足球界,最值錢的資產就是球員,只要轉移得不徹底,就一定有買辦文人跳出來鼓噪咱是偽職業化不夠徹底......
事實證明,迄今中國辦成的所有大事,都是在中國政府引導下,通過國家力量,提前布局、中盤發力、最終實現彎道超車的。
實際上,舉國體制作為“國家辦大事”的一種形式,世界各國,概莫例外。
今天的互聯網,已徹底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互聯網帶來的紅利,是很多國家的經濟驅動。但是互聯網是怎么來的?它的前身,是美國軍方在蘇美對抗時,建造的一個計算機網絡,目的是確保在受到攻擊時,依然保持通信聯絡與情報存儲分享。蘇聯解體,蘇美對抗結束后,它就從軍用變為民用。
所以,互聯網就是美國的舉國體制搞出來的,今天的互聯網巨頭,已無需再支付龐大的硬件建設成本,因為從前美國軍方已經幫你搞定了。
經濟學上,這些已經支出不可回收的成本,稱為“沉沒成本”,用中國人大白話說,就是當你吃到第七個饅頭飽了,那么前六個饅頭就是沉沒成本。美國的舉國體制,早就為今天的互聯網付掉了前六個饅頭。
如果不是美國軍方要搞,開動舉國體制,你讓資本來,怎么可能?哪個資本會干這種耗費巨大、吃力不回本的傻事?
不要說別的,當初加州打算拉一條洛杉磯到舊金山的高鐵,只有800公里,十幾年過去,還在扯皮,成本從當初預計的350億美元猛飆到今天的1200億!然后這條高鐵還在紙上!
試想,如果不是為了美國軍方不惜舉國,你也像拉高鐵那樣,發公債,聯邦撥款,州政府撥款,民間融資,議會扯皮,這互聯網猴年馬月能建起來?
所以,在中國足球肯定已無力自救的情況下,國家出手干預,重新把足球納入“計劃經濟”軌道,才是唯一出路。
我們也用不著幾十萬注冊青少年都去練球,就像專業時代那樣,重點地區——遼寧、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山東、解放軍、湖北,每個甲級隊下面固定二隊、三隊,這點人就夠了。職業化前,中國足球就是靠這點人,這點本錢去與亞洲諸強抗衡的,而且抗衡能力并不弱,出的人才也不少。
球迷一直津津樂道的甲A初期那些球星,范志毅、孫繼海、高洪波等人,就是專業時代國家培養的,為甲A支付的前六個饅頭。
這些年我們覺得亞洲對手增多了,本質上不是因為亞洲攔路虎真的多了,而是我們掉了下來,從過去的亞洲一流掉到二流半,踢不過的對手多了。
中國足球的出路,在于國家出手,像高鐵、光伏、新能源那樣,新中國的建設史證明,只要黨和國家下了決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