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深圳報道 即將參加大棋士賽決賽、爭奪50萬元獎金的兩位棋手賽前在干什么?他們是不是找個安靜的地方醞釀殺氣,而后在大決戰中一劍封喉,奪得大棋士頭銜和高額獎金?
這樣的想法用于過去的棋戰沒有問題,但在今天的棋戰,真實一幕簡直令人不敢相信。就在第四屆“灣區杯”大棋士賽決賽即將開始前的數分鐘時間里,李軒豪九段和楊楷文九段還在餐廳里討論前一天半決賽棋局。兩人一邊吃著飯,一邊聊著半決賽楊楷文對范廷鈺那盤棋,好像即將開始的大決戰并不在他們之間進行一樣。
李軒豪說他好奇的是,楊楷文對范廷鈺這盤棋的進程在他們之前的對局中出現過,當時范廷鈺輸了,那為什么還要堅持這么下呢?楊楷文說:“他(范廷鈺)下出來的時候我也挺意外的,但就局部來說,他是便宜的,所以他堅持這么下吧。”
連續兩屆大棋士賽半決賽,楊楷文都是對陣范廷鈺,頗為巧合,結果亦如出一轍,楊楷文連續兩年在戰勝范廷鈺后晉級決賽。
臨近決戰開賽時間,李軒豪和楊楷文起身下樓,乘車去賽場。下電梯過程中還有說有笑,全然不似一場生死決戰即將在他們之間展開。
大決戰前醞釀殺氣,以前的日本、韓國媒體常常刻意渲染,比如坂田榮男VS藤澤秀行、趙治勛VS小林光一、曹薰鉉VS徐奉洙,棋盤上的刀光劍影還沒開始,棋盤外的劍拔弩張卻已做足了氣氛。就像武士對決一樣,不僅媒體將決戰氛圍煽至高潮,而且各自的粉絲團也已齊刷刷地站好隊,就等兩位決戰者下場,一決高下。
這種時刻,對局者也配合般地不忘添油煽火,諸如曹薰鉉九段對老對手徐奉洙九段的不屑:“勝率都不到四成的對手,能稱為對手嗎?”武宮正樹九段對小林光一九段的“非必要長考”進行嘲弄:“這種地方也都要長考的話,那這盤棋得下到凌晨去了。”
這種言語,這種報道,讓文字變得生動,讓棋戰變得鮮活,遠非一個面孔復制的電視采訪所能比。只是時過境遷,棋手們的言語都已變得單調,報道更是千篇一律,味同嚼蠟。
如今的大決戰對局者為何之間不再有殺氣?有說是當年資源有限,所以棋手爭奪激烈,彼此儼然成仇。這種說法勉強,當今棋戰冠軍獎金動輒數十萬,甚至百余萬,能夠爭到的永遠是寥寥無幾,這種稀缺資源能不緊張嗎?但無論是天元戰、衢州爛柯杯還是大棋士賽,決戰前后,對局者之間都是有說有笑,就像是去赴一場酒會。
核心原因還是在于對局者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前輩如曹薰鉉、武宮正樹,對徐奉洙、小林光一頗有微詞,是因“三觀”不和;年輕輩如陳耀燁,對某同輩棋手唯恐避之不及,說是話不投機。如此這般,讓他們決戰前后還有說有聊,斷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