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杭州報道
中國男足在客場0比1不敵沙特隊之后,于當地時間3月21日凌晨乘坐航班直飛杭州,開始備戰與澳大利亞隊的比賽。盡管國足臨時補充征調了兩名球員,而且各方也在努力創造條件、希望球隊能夠取得想要的結果。但從整體實力來看,國足本場比賽的前景恐怕很難讓人樂觀起來。
①莫忘18強賽初衷
國足客場0比1不敵沙特隊,某種程度上其實應該說是意料之中。但這場比賽結束后,各方的熱情顯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各方似乎已完全沒有了沙中之戰賽前的那種熱情與關注度。這很正常,畢竟各方在沙中戰賽前對國足爭取小組前兩名,直接沖擊世界杯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這與國足此前的兩連勝多少有關。
在去年6月僥幸通過36強賽,拿到18強賽的入場券后,各方其實為國足的定調很明確,即“18強賽就是我們的世界杯”,是中國隊近些年內所能夠參加的最高水準的“熱身賽”,如果能在小組中躋身前四名,進入到下一階段,就可以多兩場高水平的國際比賽,讓球員們獲得更多的高水平比賽機會。這個定位實際上是非常符合中國足球、中國男足當下的真實的水準與實力的。即便是在第一循環中連續取勝印尼和巴林,也僅僅只是讓中國隊實現進入前四名的希望和目標變得更有機會,僅此而已。
但是,國足所在小組幾個對手之間的積分差距并未拉開,于是大家便有了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僅僅因為贏了兩場比賽便認為此番就能一飛沖天、實現夢想,這便使得國足客場輸給沙特隊后讓各方又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失落感。
如今,回到現實中,我們又必須要面對這樣的一個情況,即國足在連續輸給日本、沙特之后,或許有可能在杭州主場再次重現第一循環中已經遇到過的“三連敗”。但即便如此,國足依然沒有失去躋身小組前四名的希望和機會。我們始終不能忘記當初取得18強賽參賽資格后所擬定的更務實的目標,即僅僅只是“爭取小組前四”!
②中澳19時開球背后
客場對陣沙特隊雖然只是以0比1失利,但國足在本場比賽中所展現出來的技戰術方面的差距恐怕遠不止一球。回到杭州主場,國足與對手在技戰術方面的差距恐怕很難馬上就能彌補。而且,還有一個不容忽略的小細節,即這場中澳之戰的開球時間是19時,背后其實也是有故事的。
由于比賽日都是非工作日,國足此前三個主場開球時間全部都定在20時開始,以便球迷們在正常下班后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進行準備、趕赴球場觀戰。但這次中澳之戰卻被安排在19時開始,這并不是中國足協上報的開球時間,而是亞足聯強行規定的開球時間。盡管在收到亞足聯下發的通知后,足協曾多次與亞足聯展開交涉,希望將開球時間推到20時,但亞足聯卻死活不同意,理由是通知已經下發。可問題就在于:同樣是下發了通知后,其他進行主場比賽的球隊通過會員協會向亞足聯提出修改開球時間卻能得到批準,像烏茲別克斯坦主場與吉爾吉斯斯坦的比賽就是這種情況。
于是,亞足聯此舉究竟意味著什么?沒有人說得清楚,但很顯然,目前的整體外部環境和情況并非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對我們很有利。再如這次執法中澳之戰的裁判是由伊朗人邦亞迪法德(Mouood Bonyadifard)領銜的伊朗裁判四人組,兩名視頻助理裁判均來自韓國。邦亞迪法德這個賽季在亞冠精英聯賽中執法過上海海港與上海申花的比賽,但兩支上海隊全敗。先前的36強賽中,邦亞迪法德曾遠赴澳大利亞執法過與黎巴嫩的比賽。雖然裁判并不是最終的決定性因素,但西亞裁判執法國足的比賽,不管是國腳還是球迷都有陰影。
拋開這些場外因素,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國足目前隊伍的傷病與減員情況比想象得嚴重,出戰沙特隊一仗的主力陣容中,至少有四五名球員將無法出場,這將進一步影響到國足的實力。
③增補球員仍需減法
國足在離開沙特返回杭州之前,就根據沙中戰的情況,緊急下達了補充征調令,吳少聰與黃政宇兩人從各自的俱樂部趕赴杭州與國足會合。補充征調這兩人,當然與國足在對陣沙特隊比賽中損兵折將有關。王上源、林良銘因自動停賽,蔣光太肌肉拉傷,鐵定無緣中澳之戰。所以,中后衛吳少聰以及防守型中場黃政宇兩人相應地被增補入隊,畢竟在蔣光太離隊之后,中后衛位置上就只有蔣圣龍、韓鵬飛以及魏震三人。而王上源的位置上雖然有李源一和汪海健,但均不是純工兵的掃蕩型防守型中場。至于像高準翼也存在肌肉拉傷的情況,但其所在的右后衛位置上還有楊澤翔以及王振澳兩人。
人員的受傷以及停賽,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將令國足的首發陣容發生較大變化,尤其是后防線上。從穩妥與保險的角度考慮,中沙之戰下半時的陣容即李磊、蔣圣龍、韓鵬飛以及楊澤翔有可能成為出戰澳大利亞隊的后防組合,畢竟這四人一起在場上已經有過一段時間的配合,這比重新再臨時組合、沒有經歷實戰的考驗要好不少。當然,如果高準翼情況理想的話,或許依然會司職右后衛。
目前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還是防守型中場王上源的位置究竟用誰來頂替更為理想,以伊萬的習慣來看,國足在本場比賽中恐怕依然還是會堅持442、菱形中場的戰法,畢竟在迪拜拉練期間以及對陣沙特隊時一直所采用的就是這種戰術,在回到杭州只有短短三堂訓練課的情況下,國足改用其他戰術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442、菱形中場的體系中,防守型中場的位置異常關鍵。特別是,澳大利亞此番在對陣印尼的比賽中也改變了原來的戰術打法,將更多的兵力投入到了中場。
相反,像林良銘無法出場倒是對國足的攻擊線影響并不會很大,不管是拜合拉木抑或韋世豪,都可以司職這個位置。而且,對陣沙特時未能進入23人名單中的王鈺棟、劉誠宇兩位年輕人也有機會重新躋身23人名單中。
至于外界更關心的歸化球員塞爾吉尼奧,在沙中之戰無緣登場之后,此番是否會在杭州贏得上演處子秀的機會?究竟是先發還是作為后手?恐怕也同樣會是外界關心的一個焦點。從磨合以及戰略角度來說,塞鳥替補登場或許效果更好一些,畢竟澳大利亞的整體實力依然還是強于國足,國足首先需要立足做好防守,一如客場對陣沙特隊一樣。
④澳隊人員戰術均變
需要指出的是,澳大利亞上輪主場5比1大勝印尼,這與印尼新帥克魯伊維特過于冒進有很大關系,當然更有運氣充分。在多位新歸化球員的助陣下,克魯伊維特迫切想取得開門紅、以穩住自己的帥位,所以從比賽一開始就反客為主,猛攻澳大利亞。但如果不是運氣不佳,或許8分鐘后就能以2比0領先,尤其是點球不進,讓主場作戰的澳大利亞士氣大振,并很快抓住機會連續取得進球,最終取得一場大勝。
不得不說的是,除了運氣之外,澳大利亞主教練波波維奇針對印尼隊的情況,在技戰術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更是澳大利亞大勝的基礎與根本。由于包括蘇塔爾在內的幾位主力后衛全部受傷缺陣,采用全新組合的澳大利亞在對陣印尼的比賽中選擇了主動放棄控球的做法,而不是像前幾場比賽中試圖努力將球權控制在自己腳下。但在搶獲球權后,澳大利亞采用更為快速、簡練有效的傳遞,直接打對方的身后,這讓澳隊的反擊更為奏效。
具體說來,就是表面上看,依然還是343或3421的陣型,但實戰中更像是五后衛戰術,兩側翼衛球員回收得更靠后,同時中場其實是六名球員不斷地進行輪轉,不斷在中場形成“百慕大三角”,讓印尼球員迷失。而在搶獲搶獲球權后,澳大利亞堅決地快速向前傳球。所以,他們在本場比賽中的控球率僅僅只有40%,在18強賽中控球率僅僅多于客場對陣日本隊(35%)的一場,但實際效果卻是最理想的。整場比賽中,澳大利亞的傳球次數只有349次,只是比客場對陣日本時的332次多,也是整個18強賽中傳球次數第二少的場次。
可以說,這樣的戰術變化是澳大利亞能夠大勝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定位球。在攻入印尼的五個進球之后,除了第一個點球之外,下半時的兩個進球全部都利用角球得分,而且澳大利亞的兩個頭球得分手均是在沒有印尼球員看防的情況下完成的。回想當初國足客場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時,國足在1比0領先的情況下,同樣是因為定位球丟分導致最終被對手逆轉。于是,國足除了戰術方面需要有針對性的部署之外,定位球依然還是需要重點解決的課題。
當然,澳大利亞與國足一樣受傷病影響,兩名前鋒塔加特和揚吉因傷并未隨隊來華,波波維奇從日本補充征調了中鋒杜克趕到杭州。這或許也會讓澳大利亞將調整客場對國足的作戰計劃。
任何一名教練、一支球隊,在比賽前都想要好的結果。以國足現有的實力與水準,想在主場“吃”掉澳大利亞難度不小,恐怕首先需要考慮的依然還是先立足于防守端不出現問題,然后再抓機會、爭取進球,一如客場對陣澳大利亞隊快速反擊得手一樣。在此基礎上,國足如果能夠爭取從對手身上搶到1分,其實也是有利的。我們始終不能忘記:國足當下最務實的還是力爭小組前四,而不是去想著一定要爭取小組前兩名。不同的目標,決定著不同的作戰策略與具體的手段、方式。
于是,如何在杭州利用好這個主場、先爭取避免第一循環時的“三連敗”再現?這恐怕將更考驗國足將士。